1.磁針灸理療法與傳統針灸療法有何不同? 答:磁針灸理療法更有效,醫療器具更先進、安全、衛生,療法更方便,易學、易掌握。磁針灸用療法是對針灸、點穴、磁療、負壓(拔罐)、藥物貼敷五療法的綜合,對腧穴有刺激、理療作用,達到了傳統針灸及按摩效果。同時具有調整生物電磁場,激活酶活性,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幾千年中醫積累的數千例針灸醫療處方,均可參照使用。它所使用的哈慈五行針等系列產品是結合了現代科技及制造工藝開發研制的專利磁療保健器具,實現了無創傷針灸,無痛,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法方便易學直觀,只需將透明磁宮覆蓋于穴位附近皮膚(取穴容易)輕捏針囊,即實現針灸。2.什么是哈慈五行針?有何功效?答:哈慈五行針實現了無創傷針灸,無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種不刺破皮膚的高科技專利磁療針灸器。它由負壓硅膠針囊、針囊氣道、包金(或包銀或鍍銀?針)、仿金針頸、透明磁宮、根性標體、梯形磁軛、永磁合金等部件組成。有大小兩種規格,分別針對人體不同部位的穴位取穴需要。哈慈五行針集針灸、點穴、磁療、負壓、藥物滲透五種療法于一體,其對腧穴的刺激、理療作用達到了傳統針灸及點穴按摩的效果。同時具有調整生物電磁場,激活酶活性,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幾千年來傳統中醫積累的數千例針灸醫療處方,哈慈五行針均可參照使用。3.哈慈五行針是否適應我的理療保健需要?答:哈慈五行針是一種理想的家庭理療器具,適應癥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壓、中風后遺癥、面癱、頸椎病、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牙痛、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鼻炎、花粉病、帕金林氏綜合征、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小兒腹瀉、?腎結石、便秘、小便不利(癃閉)、尿頻、前列腺炎、痛經、帶狀皰疹等內外科病癥。注意事項:1.同傳統針灸一樣,個別人有暈針反應(約萬分之一),如心慌、頭暈、出汗等,應立刻停針,平躺,反應最重者可用手指點壓入中或內關穴,不適癥狀很快就會消失。 2.在過度勞累或饑餓時,不要立即用針,應休息30分鐘或進食后再針。 3.妊娠或經期婦女慎用,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裝有心臟啟搏器的患者慎用,尤其胸腹部禁針。 5.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等易出血者慎用。 6.皮膚腫破潰瘍處禁針。 7.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在危重階段,要遵醫囑,配合藥物治療。 8.急重病癥應及時去醫院搶救,在救護車未到醫院前可用哈慈五行針救護。 9.哈慈五行針針尖切勿接近熱源,稀土永磁合金的退磁溫度為100℃。 10.切勿將哈慈五行針與忌磁物品放得太近,如電視、手表等,一般距離10厘米以外,就不會有影響。4.哈慈五行針是否易于掌握,易于使用? 答:只需將哈慈五行針的透明磁宮覆蓋于所取穴位周圍皮膚上,輕捏負壓硅膠針囊,即實現針灸,十分簡單。各種理冶保健療法的具體操作(取穴等)都配有真人示范圖片及簡明文字說明,生動直觀,一學即會。具體使用方法說明如下:1.先在治療穴位上涂適量的五行膏,汗毛重的人多涂一點,反復涂抹,使汗毛貼在皮膚完全吻合,松手即可。取下時,用力捏癟針囊,輕輕取下,不要直接硬拔,以防傷皮膚。如在面部針灸留下印痕,用手輕揉或用熱毛巾熱敷局部,一般都能在較短時間內消除。用于面部針灸時,最好采用短間多次針灸法,可以針一分鐘取下,然后再針,反復十幾次,能達到療效,等皮膚適應能力增強后再逐漸延長時間。 2.每穴針15分鐘。由于負壓大,時間過長皮膚容易起泡,如需延長針灸時間,可采用間隔法,即針15分鐘取下,休息3~5分鐘再針5~10分鐘。如果真的起了泡也不要緊,正說明祛風排毒效果好,用酒精棉做常規消毒后,很快會好的。 3.每天1~2次,10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后休息1~2天再針下一個療程。在治療中有的病很快能治好,但有的慢性病需要幾個,甚至十幾個療程,如中風后遺癥、冠心病、糖尿病等,但均可在短期內改善癥狀。有些正在服藥患者不要停藥,吃藥是內治,針灸是外治,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減少藥量,直到痊愈后再停藥,但是哈慈五行針灸不要停,需鞏固一段時間,可以減少針灸次期,隔一天或兩天,也可以改用心肌增氧術,有預防疾病復發的保健作用。 4.針手、足反射區每次10~15分鐘,針足部前要用溫熱淡水洗腳后進行。 5.每次針后,用酒精棉球把五行針擦凈,每次使用后都要擦凈消毒,然后再用。 6.針灸時疏通經絡,促進血液良性循環,為此在針灸前需喝水(每天水量1000~1500毫升以上),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液瘀滯。 7.針灸中全身放松,自頭頂、面部、后腦、脖頸向下放松至兩肩、兩臂、指尖、前胸、后背、腰、臀、大腿、小腿直至腳趾尖,然后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鼓腹,呼氣時收腹,5~10次。 8.在針灸處方中,有的一種病有幾個處方,每次針灸只取一個處方即可。處方中,除阿是穴用標注單側取穴的之外,在針灸時均取雙側穴位。穴位?中,●點表示N極針,●點表示S極針。 9.小號針用于骨節、指尖、五官等細小部位針灸,同時也可用于小兒針灸。如針在人中穴上還有急救作用;針鼻翼兩側的迎?穴可治鼻?;針?眼角睛明穴可治淚囊炎、眼充血等。5.如何方便正確地取穴?答:人體的腧穴很多,星羅棋布。如何才能找準腧穴,聰明的中國古人在實踐中發現:人體的表面有的部位高起,有的部位陷下,有的部位有毛發,有的部位有皺紋,有的部位有?筋?(肌腱)......。利用這些標志,就可以定出很多腧穴。此外,人體各部之間也有著一定的比例,只要將其長度、寬度規定為一定的尺寸,以此尺寸折算也可用于定穴。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尺寸?不是我們所說的米、厘米、寸,而是一種取穴的特定度量單位。腧穴定位的方法分三種:體表標志定位法是以體表標志為依據,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體表標志可分為固定的標志和活動的標志兩種。 固定標志指骨節有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發際、指(趾)甲、乳頭、臍窩等。如:腓骨小頭前下方定陽陵泉;眉頭定攢竹等。 活動標志指關節、肌肉、肌腱、皮膚隨意活動而出現的空隙、凹陷、皺紋等。如:拇指上翹,于腕橫紋橈側兩筋間定陽溪;盡量屈肘,指寸定位法是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人的手指與身體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臨床上醫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必須參照被取穴對象的身材高矮適當增減比例。指寸定位法包括以下三種:1.中指同身寸:中指屈曲時,以中指中節橈側兩端紋頭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此法適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及脊背取穴的橫寸。 2.拇指同身寸:以拇指指關節橫紋的寬度作為1寸。此法適用于四肢部的直寸折量。 3.橫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食、中、無名、小指四指并攏,以其中指近端指關節橫紋處為準,四指的寬度作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橫寸。體表標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三者在應用時可互相結合,從而準確而便利地確定腧穴的位置。內附:說明書1本、五行膏1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