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提供加工定制:是規格:85*54*0.76(mm)數據保存:大于10(年)封裝材料:PVC,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存儲容量:64(bits)工作溫度:-25-70(℃)擦寫壽命:10000000(次)應用范圍:企業管理,學校管理,高速路收費,小區門禁系統,身份識別,商場會所,停車場出入等類型:存儲器卡讀寫方法:接觸型IC卡應用領域:非金融卡是否提供加工定制:規格:數據保存:封裝材料:存儲容量:工作溫度:擦寫壽命:應用范圍:類型:讀寫方法:應用領域:一、智能卡介紹1.什么是智能卡? 智能卡(Smart Card) :內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張信用卡的大小)的通稱。一些智能卡包含一個RFID芯片,所以它們不需要與讀寫器的任何物理接觸就能夠識別持卡人。 智能卡配備有CPU和RAM,可自行處理數量較多的數據而不會干擾到主機CPU的工作。智能卡還可過濾錯誤的數據,以減輕主機CPU的負擔。適應于端口數目較多且通信速度需求較快的場合。 智能卡是IC卡(集成電路卡)的一種,按所嵌的芯片類型的不同,IC卡可分為三類: 1.存儲器卡:卡內的集成電路是可用電擦除的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它僅具數據存儲功能,沒有數據處理能力;存儲卡本身無硬件加密功能,只在文件上加密,很容易被破解。 2.邏輯加密卡:卡內的集成電路包括加密邏輯電路和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加密邏輯電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卡和卡中數據的安全,但只是低層次防護,無法防止惡意攻擊。 3.智能卡(CPU卡):卡內的集成電路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隨機存儲器RAM和固化在只讀存儲器ROM中的卡內操作系統COS(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中數據分為外部讀取和內部處理部分,確保卡中數據安全可靠。2、IC卡的相關規范 IC卡是一種很規范的產品,不論其外形,還是其內部芯片的電氣特性,甚至于其應用方法都受一些較嚴格的協議控制。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套規范是ISO/IEC 7816協議。這套協議不僅規定了IC卡的
機械電氣特性,而且還規定了IC卡(特別是智能卡)的應用方法(包括COS中很多數據結構)。 除了7816協議之外,在各個可能應用IC卡的特定領域內還有一些更為具體的協議,比如在中國,金融領域制定PBOC規范,交通管理體系,社會福利體系都有其特定的規范。這些協議規范都是建立在7816協議基礎之上,且將7816協議加以具體化形成的。 當然,7816協議并不是獨立存在(定義)的,它里面有很多概念引自于其它一些相關的協議規范。比如在7816協議中有一些數據的組織采用了“BER-TLV”,而有關“BER-TLV”這個概念的詳細表述則是在IEC 8825 ASN.1協議中給出。由此可見7816協議并非完全獨出心裁,能夠采用規范的概念的場合就不自作主張。這使得各種協議規范形成一個嚴密的體系。3.智能卡的操作系統是什么? 智能卡操作系統通常稱為芯片操作系統COS。COS一般都有自己的安全體系,其安全性能通常是衡量COS的重要技術指標。 COS功能包括:傳輸管理、文件管理、安全體系、命令解釋。4.智能卡有什么用途? 從功能上來說,智能卡的用途可歸為如下四點: 1、身份識別 2、支付工具 3、加密/解密 4、信息5.發展歷史IC卡是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的英文簡稱,在有些國家也稱之為智能卡、智慧卡、微芯片卡等。將一個專用的集成電路芯片鑲嵌于符合ISO7816標準的PVC(或ABS等)塑料基片中,封裝成外形與磁卡類似的卡片形式,即制成一張IC卡。當然也可以封裝成紐扣、鑰匙、飾物等特殊形狀。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KunitakaArimura)提出一種制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并于1970年獲得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莫雷諾(RolandMoreno)發明了帶集成電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并取得了專利權,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國布爾(Bull)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國的PTT(Posts, 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將IC卡用于電話卡,由于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的聯合技術委員會為之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標準、規范,極大地推動了IC卡的研究和發展。 IC卡較之以往的識別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儲容量大;四是類型多。從全球范圍看,現在IC卡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通信領域,而廣泛地應用于金融財務、社會保險、交通旅游、醫療衛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學校管理及其它領域。 目前在我國,隨著金卡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IC卡已在眾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初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0年,全國IC卡發行量約為2.3億張,其中電信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公用電話IC卡1.2億多張,移動電話SIM卡超過4200萬張,其它各類IC卡約6000萬張。2001年IC卡總出貨量約3.8億張,較上年增長26%;發行量約3.2億張,較上年增長40%。從應用領域來看,公用電話IC卡發行超過1.7億張,SIM卡發行5500萬張,公交IC卡為320萬張,社保領域發卡為1400萬張,其它發卡為8000萬張。 盡管IC卡的發行量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但市場銷售額在IT市場中的比重還很小。據CCID統計,2001年我國計算機市場銷售額約2502億元,而IC卡市場銷售額不到21億元。IC卡市場還構不成我國IT業的亮點,對IT市場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這一方面制約IT企業對IC卡技術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預示著我國IC卡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隨著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技術研發水平的提升,IC卡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由于高端芯片、核心模塊、金融POS機、生產設備等被國外企業所掌握,造成國外品牌對一些細分市場的相對壟斷。隨著政府智能卡項目的啟動,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企業技術實力和工藝流程的優化,使得國外品牌市場份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國內品牌將會有快速的發展。一些從電信市場成長起來的國內IC卡企業,依托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將在身份證、金融、社保、交通等領域繼續拓展業務,直接參與國際化競爭。 2002年乃至今后5年,是我國IC卡應用向縱深發展的時期。我國IC卡市場格局必將由無序走向有序,市場競爭必將由有限走向無限,IC卡市場將逐步走向成熟,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形勢下,單純的發卡量和新產品的數量并不能衡量IC卡產業與市場的發展水平,市場發展的程度最終取決于IC卡的應用水平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加強行業規范,推動IC卡企業由產品和技術型轉向應用和服務型,將成為我國IC卡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1970年,法國人羅蘭德·莫瑞諾(Roland Moreno)第一次將可進行編程設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放于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當時,他對這項技術的描述是:鑲嵌有可進行自我保護存儲器的卡片。這樣就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IC卡。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等的發展,IC卡種類更加豐富,技術也更趨成熟,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將從不同的角度對IC卡進行詳細分類和簡單分析。二、根據鑲嵌的芯片的不同劃分為: (1) 存儲卡:卡內芯片為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以及地址譯碼電路和指令譯碼電路。為了能把它封裝在0.76mm的塑料卡基中,特制成0.3mm的薄型結構。存儲卡屬于被動型卡,通常采用同步通信方式。這種卡片存儲方便、使用簡單、價格便宜,在很多場合可以替代磁卡。但該類IC卡不具備保密功能,因而一般用于存放不需要保密的信息。例如醫療上用的急救卡、餐飲業用的客戶菜單卡。常見的存儲卡有ATMEL公司的AT24C16、AT24C64等。 (2)邏輯加密卡:該類卡片除了具有存儲卡的EEPROM外,還帶有加密邏輯,每次讀/寫卡之前要先進行密碼驗證。如果連續幾次密碼驗證錯誤,卡片將會自鎖,成為死卡。從數據管理、密碼校驗和識別方面來說,邏輯加密卡也是一種被動型卡,采用同步方式進行通信。該類卡片存儲量相對較小,價格相對便宜,適用于有一定保密要求的場合,如食堂就餐卡、電話卡、公共事業收費卡。常見的邏輯加密卡有SIEMENS公司的SLE4442、SLE4428,ATMEL公司的AT88SC1608等。 (3)CPU卡:該類芯片內部包含微處理器單元(CPU)、存儲單元(RAM、ROM和EEPROM)、和輸入/輸出接口單元。其中,RAM用于存放運算過程中的中間數據,ROM中固化有片內操作系統COS(Card OperatingSystem),而EEPROM用于存放持卡人的個人信息以及發行單位的有關信息。CPU管理信息的加/解密和傳輸,嚴格防范非法訪問卡內信息,發現數次非法訪問,將鎖死相應的信息區(也可用高一級命令解鎖)。CPU卡的容量有大有小,價格比邏輯加密卡要高。但CPU卡的良好的處理能力和上佳的保密性能,使其成為IC卡發展的主要方向。CPU卡適用于保密性要求特別高的場合,如金融卡、軍事密令傳遞卡等。國際上比較著名的CPU卡提供商有Gemplus、G D、Schlumberger等。 (4)超級智能卡:在CPU卡的基礎上增加鍵盤、液晶顯示器、電源,即成為一超級智能卡,有的卡上還具有指紋識別裝置。VISA國際信用卡組織試驗的一種超級卡即帶有20個健,可顯示16個字符,除有計時、計算機匯率換算功能外,還存儲有個人信息、醫療、旅行用數據和電話號碼等。 三、 根據卡與外界數據交換的界面不同劃分為: (1) 接觸式IC卡:該類卡是通過IC卡讀寫設備的觸點與IC卡的觸點接觸后進行數據的讀寫。國際標準ISO7816對此類卡的機械特性、電器特性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2)非接觸式IC卡:該類卡與IC卡設備無電路接觸,而是通過非接觸式的讀寫技術進行讀寫(如光或無線技術)。其內嵌芯片除了CPU、邏輯單元、存儲單元外,增加了射頻收發電路。國際標準ISO10536系列闡述了對非接觸式IC卡的規定。該類卡一般用在使用頻繁、信息量相對較少、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合。 (3)雙界面卡:將接觸式IC卡與非接觸式IC卡組合到一張卡片中,操作獨立,但可以共用CPU和存儲空間。 四、 根據卡與外界進行交換時的數據傳輸方式不同劃分為: (1) 串行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數據流按照串行方式輸入輸出,電極觸點較少,一般為6個或者8個。由于串行IC卡接口簡單、使用方便,目前使用量最大。國際標準ISO7816所定義的IC卡就是此種卡。 (2) 并行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以并行方式進行,有較多的電極觸點,一般在28到68之間。主要具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數據交換速度提高,二是現有條件下存儲容量可以顯著增加。五、 根據卡的應用領域不同可劃分為: (1) 金融卡:也稱為銀行卡,又可以分為信用卡和現金卡兩種。前者用于消費支付時,可按預先設定額度透支資金;后者可作為電子錢包或者電子存折,但不能透支。 (2) 非金融卡:也稱為非銀行卡,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實際包含金融卡之外的所有領域,諸如電信、旅游、教育和公交等等。 (3) 交通卡: 應用廣泛 (4) 政府應用卡:現在應用較廣泛,比如最近大力推廣的社保卡。 智能卡(Smart card或IC Card),又稱智慧卡、聰明卡、集成電路卡及IC卡,是指粘貼或嵌有集成電路芯片的一種便攜式卡片塑料。卡片包含了微處理器、I/O接口及存儲器,提供了數據的計算、訪問控制及存儲功能,卡片的大小、接點定義目前是由ISO規范統一,主要規范在ISO7810中。常見的有電話IC卡、身份IC卡,以及一些交通票證和存儲卡。IC卡歷史 IC卡是一種外形與信用卡一樣,卡上含有一個符合ISO 標準的集成電路芯片卡片,又稱“集成電路卡”、智能卡,英文名稱“Integrated Circuit Card”或“Smart card”,是法國人Ro-land morono于1974年發明的,將具有存儲加密及數據處理能力的集成電路芯片模塊封裝于和信用卡尺寸一樣大小的塑料片基中,便構成了IC卡。法國布爾(BULL)公司于1976年首先制成IC卡產品,并開始應用在各個領域。六、組成 基片:現在多為PVC材質,也有塑料或是紙制 接觸面:金屬材質,一般為銅制薄片,集成電路的輸入輸出端連結到大的接觸面上,這樣便于讀寫器的操作,大的接觸面也有助于延長卡片使用壽命;觸點一般有8個(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4和C8設計為將來保留用),但由于歷史原因有的智能卡設計成6個觸點(C1 C2 C3 C5 C6 C7)。另外,C6原來設計為對EEPROM供電,但因后來EEPROM所需的程序電壓(Programming Voltage)由芯片內直接控制,所以C6通常也就不再使用了。 集成芯片:通常非常薄,在0.5mm以內,直徑大約1/4厘米,一般成圓形,方形的也有,內部芯片一般有CPU RAM ROM EPROM。七、參數 智能卡與IRD電壓分別有3V 5 V ± 10%,即 2.7 V to 5.5 V.GSM智能卡也是5V,但手機內部其他部件都是3V,所以和智能卡有個額外的電壓轉換部件。八、分類 1 依電源分類 主動卡 (Active card)-內含供電設備(電池),甚至有屏幕、鍵盤。 被動卡 (Passive card)-由外部提供電源。 2 依數據傳輸方式分類 接觸式 (Contact card) 讀寫需要IO線路接觸。 非接觸式 (Contact less card) 使用RF、紅外線、感應電動勢、非IO線路接觸,(非接觸技術類似RFID技術)。 混合式(Hybrid-card 或 Combi-card)同時擁有接觸與非接觸接口。九、目前主要應用 1 身份辨識-運用內含微計算機系統對數據進行數學計算,確認其唯一性。 2 點數計算-內置計數器(counter)替代成貨幣、紅利點數、等,數字體的數據。十、運作 卡片內部運作除了硬件之外還有其軟件,通常會需要一個內核COS(Card Operating System)提供服務,其內部軟件系統架構如下:硬件(Hardware) → COS → AP (Application) 有些COS可以提供Java語言的服務,產生一個分支稱為Java Card。Visa國際組織因此利用Java語言,發展出Visa OpenPlatform之卡片,后來則改稱為Global Platform。MasterCard國際組織則支持另一個MULTOS (MULTti Operating System)平臺。不管是Global Platform或是MULTOS,應用服務提供者可以隨時在此兩者平臺上開發新的應用程序單元(Applet)去運行特定的功能,不必再經過Mask開發之過程,大大減少了開發的費用與時間。十一、相關標準 1.ISO 7816(接觸式智能卡,規定了規格/電氣特性/通訊協議/部件等各方面) ISO 14443(非接觸式智能卡) RFID(無線射頻辨識) SIM卡 可視會員卡2.光卡 在1981年由美國一家公司提出光卡概念,從而豐富了卡片式數據存儲方式。光卡(Optical Card)由半導體激光材料組成的,能夠儲存記錄并再生大量信息。光卡紀錄格式目前形成了兩種格式:Canon型和Delta型。這兩種形式均已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接收為國際標準。光卡具有體積小,便于隨身攜帶,數據安全可靠,容量大,抗干擾性強,不易更改,保密性好和相對價格便宜等優點。3.光卡的主要特點 1 便于隨身攜帶:光卡可以方便地放到錢包中或者卡包中,可以郵寄。 2 存儲容量大:一張卡可保存4-6兆字節的信息。其它便攜式信息介質(磁卡、IC卡、縮微膠片)均無法與其相比。 3 信息記錄的高可靠性與高安全性:由于是激光打孔式的記錄方法,因此該卡片不怕任何電/磁干擾,有很強的抗水,抗污染及抗劇烈溫度變化的能力。任何人以任何方法試圖改變卡中信息的內容,必須留下痕跡。 4 高保密性:Canon光卡擁有獨特設計的光卡信息保密措施,可以作到一卡一碼,該碼無法用常規方法讀取,更無法破譯。 5 相對價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