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表 鉗表是一種用于測量正在運行的電氣線路的電流大小的儀表,可在不斷電的情況下測量電流。 1.結構及原理 鉗表實質上是由一只電流互感器、鉗形扳手和一只整流式磁電系有反作用力儀表所組成。 2.使用方法 (1)測量前要
機械調零 (2)選擇合適的量程,先選大,后選小量程或看銘牌值估算。 (3)當使用最小量程測量,其讀數還不明顯時,可將被測導線繞幾匝,匝數要以鉗口中央的匝數為準,則讀數=指示值 量程/滿偏 匝數 (4)測量時,應使被測導線處在鉗口的中央,并使鉗口閉合緊密,以減少誤差。 (5)測量完畢,要將轉換開關放在最大量程處。 3.注意事項 (1)被測線路的電壓要低于鉗表的額定電壓。 (2)測高壓線路的電流時,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站在絕緣墊上。 (3)鉗口要閉合緊密不能帶電換量程。 指針萬用表與數字萬用表的比較 指針式與數字式萬用表各有優缺點。 指針萬用表是一種平均值式儀表,它具有直觀、形象的讀數指示。(一般讀數值與指針擺動角度密切相關,所以很直觀)。 數字萬用表是瞬時取樣式儀表。它采用0.3秒取一次樣來顯示測量結果,有時每次取樣結果只是十分相近,并不完全相同,這對于讀取結果就不如指針式方便。指針式萬用表一般內部沒有放大器,所以內阻較小,比如MF-10型,直流電壓靈敏度為100千歐/伏。MF-500型的直流電壓靈敏度為20千歐/伏。 數字式萬用表由于內部采用了運放電路,內阻可以做得很大,往往在1M歐或更大。(即可以得到更高的靈敏度)。這使得對被測電路的影響可以更小,測量精度較高。 指針式萬用表由于內阻較小,且多采用分立元件構成分流分壓電路。所以頻率特性是不均勻的(相對數字式來說),而指針式萬用表的頻率特性相對好一點。 指針式萬用表內部結構簡單,所以成本較低,功能較少,維護簡單,過流過壓能力較強。 數字式萬用表內部采用了多種振蕩,放大、分頻保護等電路,所以功能較多。比如可以測量溫度、頻率(在一個較低的范圍)、電容、電感,做信號發生器等等。 數字式萬用表由于內部結構多用集成電路所以過載能力較差,(不過現在有些已能自動換檔,自動保護等,但使用較復雜),損壞后一般也不易修復。 數字式萬用表輸出電壓較低(通常不超過1伏)。對于一些電壓特性特殊的元件的測試不便(如可控硅、發光二極管等)。指針式萬用表輸出電壓較高,(有10.5伏、12伏等)。電流也大(如MF-500*1歐檔最大有100毫安左右)可以方便的測試可控硅、發光二極管等。 對于初學者應當使用指針式萬用表,對于非初學者應當使用兩種儀表。 ------------------------------ 一、指針表和數字表的選用: 1、指針表讀取精度較差,但指針擺動的過程比較直觀,其擺動速度幅度有時也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了被測量的大小(比如測電視機數據總線(SDL)在傳送數據時的輕微抖動);數字表讀數直觀,但數字變化的過程看起來很雜亂,不太容易觀看。 2、指針表內一般有兩塊電池,一塊低電壓的1.5V,一塊是高電壓的9V或15V,其黑表筆相對紅表筆來說是正端。數字表則常用一塊6V或9V的電池。在電阻檔,指針表的表筆輸出電流相對數字表來說要大很多,用R 1 檔可以使揚聲器發出響亮的 噠 聲,用R 10k 檔甚至可以點亮發光二極管(LED)。 3、在電壓檔,指針表內阻相對數字表來說比較小,測量精度相比較差。某些高電壓微電流的場合甚至無法測準,因為其內阻會對被測電路造成影響(比如在測電視機顯像管的加速級電壓時測量值會比實際值低很多)。數字表電壓檔的內阻很大,至少在兆歐級,對被測電路影響很小。但極高的輸出阻抗使其易受感應電壓的影響,在一些電磁干擾比較強的場合測出的數據可能是虛的。 4、總之,在相對來說大電流高電壓的模擬電路測量中適用指針表,比如電視機、音響功放。在低電壓小電流的數字電路測量中適用數字表,比如BP機、手機等。不是絕對的,可根據情況選用指針表和數字表。 二、測量技巧(如不作說明,則指用的是指針表): 1、測喇叭、耳機、動圈式話筒:用R 1 檔,任一表筆接一端,另一表筆點觸另一端,正常時會發出清脆響量的 噠 聲。如果不響,則是線圈斷了,如果響聲小而尖,則是有擦圈問題,也不能用。 2、測電容:用電阻檔,根據電容容量選擇適當的量程,并注意測量時對于電解電容黑表筆要接電容正極。①、估測微波法級電容容量的大小:可憑經驗或參照相同容量的標準電容,根據指針擺動的最大幅度來判定。所參照的電容不必耐壓值也一樣,只要容量相同即可,例如估測一個100 F/250V的電容可用一個100 F/25V的電容來參照,只要它們指針擺動最大幅度一樣,即可斷定容量一樣。②、估測皮法級電容容量大小:要用R 10k 檔,但只能測到1000pF以上的電容。對1000pF或稍大一點的電容,只要表針稍有擺動,即可認為容量夠了。③、測電容是否漏電:對一千微法以上的電容,可先用R 10 檔將其快速充電,并初步估測電容容量,然后改到R 1k 檔繼續測一會兒,這時指針不應回返,而應停在或十分接近 處,否則就是有漏電現象。對一些幾十微法以下的定時或振蕩電容(比如彩電開關電源的振蕩電容),對其漏電特性要求非常高,只要稍有漏電就不能用,這時可在R 1k 檔充完電后再改用R 10k 檔繼續測量,同樣表針應停在 處而不應回返。 3、在路測二極管、三極管、穩壓管好壞:因為在實際電路中,三極管的偏置電阻或二極管、穩壓管的周邊電阻一般都比較大,大都在幾百幾千歐姆以上,這樣,我們就可以用萬用表的R 10 或R 1 檔來在路測量PN結的好壞。在路測量時,用R 10 檔測PN結應有較明顯的正反向特性(如果正反向電阻相差不太明顯,可改用R 1 檔來測),一般正向電阻在R 10 檔測時表針應指示在200 左右,在R 1 檔測時表針應指示在30 左右(根據不同表型可能略有出入)。如果測量結果正向阻值太大或反向阻值太小,都說明這個PN結有問題,這個管子也就有問題了。這種方法對于維修時特別有效,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出壞管,甚至可以測出尚未完全壞掉但特性變壞的管子。比如當你用小阻值檔測量某個PN結正向電阻過大,如果你把它焊下來用常用的R 1k 檔再測,可能還是正常的,其實這個管子的特性已經變壞了,不能正常工作或不穩定了。 4、測電阻:重要的是要選好量程,當指針指示于1/3~2/3滿量程時測量精度最高,讀數最準確。要注意的是,在用R 10k電阻檔測兆歐級的大阻值電阻時,不可將手指捏在電阻兩端,這樣人體電阻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5、測穩壓二極管:我們通常所用到的穩壓管的穩壓值一般都大于1.5V,而指針表的R 1k以下的電阻檔是用表內的1.5V電池供電的,這樣,用R 1k以下的電阻檔測量穩壓管就如同測二極管一樣,具有完全的單向導電性。但指針表的R 10k檔是用9V或15V電池供電的,在用R 10k測穩壓值小于9V或15V的穩壓管時,反向阻值就不會是 ,而是有一定阻值,但這個阻值還是要大大高于穩壓管的正向阻值的。如此,我們就可以初步估測出穩壓管的好壞。但是,好的穩壓管還要有個準確的穩壓值,業余條件下怎么估測出這個穩壓值呢?不難,再去找一塊指針表來就可以了。方法是:先將一塊表置于R 10k檔,其黑、紅表筆分別接在穩壓管的陰極和陽極,這時就模擬出穩壓管的實際工作狀態,再取另一塊表置于電壓檔V 10V或V 50V(根據穩壓值)上,將紅、黑表筆分別搭接到剛才那塊表的的黑、紅表筆上,這時測出的電壓值就基本上是這個穩壓管的穩壓值。說 基本上 ,是因為第一塊表對穩壓管的偏置電流相對正常使用時的偏置電流稍小些,所以測出的穩壓值會稍偏大一點,但基本相差不大。這個方法只可估測穩壓值小于指針表高壓電池電壓的穩壓管。如果穩壓管的穩壓值太高,就只能用外加電源的方法來測量了(這樣看來,我們在選用指針表時,選用高壓電池電壓為15V的要比9V的更適用些)。 6、測三極管:通常我們要用R 1k 檔,不管是NPN管還是PNP管,不管是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管,測其be結cb結都應呈現與二極管完全相同的單向導電性,反向電阻無窮大,其正向電阻大約在10K左右。為進一步估測管子特性的好壞,必要時還應變換電阻檔位進行多次測量,方法是:置R 10 檔測PN結正向導通電阻都在大約200 左右;置R 1 檔測PN結正向導通電阻都在大約30 左右,(以上為47型表測得數據,其它型號表大概略有不同,可多試測幾個好管總結一下,做到心中有數)如果讀數偏大太多,可以斷定管子的特性不好。還可將表置于R 10k 再測,耐壓再低的管子(基本上三極管的耐壓都在30V以上),其cb結反向電阻也應在 ,但其be結的反向電阻可能會有些,表針會稍有偏轉(一般不會超過滿量程的1/3,根據管子的耐壓不同而不同)。同樣,在用R 10k 檔測ec間(對NPN管)或ce間(對PNP管)的電阻時,表針可能略有偏轉,但這不表示管子是壞的。但在用R 1k 以下檔測ce或ec間電阻時,表頭指示應為無窮大,否則管子就是有問題。應該說明一點的是,以上測量是針對硅管而言的,對鍺管不適用。不過現在鍺管也很少見了。另外,所說的 反向 是針對PN結而言,對NPN管和PNP管方向實際上是不同的。 現在常見的三極管大部分是塑封的,如何準確判斷三極管的三只引腳哪個是b、c、e?三極管的b極很容易測出來,但怎么斷定哪個是c哪個是e?這里推薦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對于有測三極管hFE插孔的指針表,先測出b極后,將三極管隨意插到插孔中去(當然b極是可以插準確的),測一下hFE值,然后再將管子倒過來再測一遍,測得hFE值比較大的一次,各管腳插入的位置是正確的。第二種方法:對無hFE測量插孔的表,或管子太大不方便插入插孔的,可以用這種方法:對NPN管,先測出b極(管子是NPN還是PNP以及其b腳都很容易測出,是吧?),將表置于R 1k 檔,將紅表筆接假設的e極(注意拿紅表筆的手不要碰到表筆尖或管腳),黑表筆接假設的c極,同時用手指捏住表筆尖及這個管腳,將管子拿起來,用你的舌尖舔一下b極,看表頭指針應有一定的偏轉,如果你各表筆接得正確,指針偏轉會大些,如果接得不對,指針偏轉會小些,差別是很明顯的。由此就可判定管子的c、e極。對PNP管,要將黑表筆接假設的e極(手不要碰到筆尖或管腳),紅表筆接假設的c極,同時用手指捏住表筆尖及這個管腳,然后用舌尖舔一下b極,如果各表筆接得正確,表頭指針會偏轉得比較大。當然測量時表筆要交換一下測兩次,比較讀數后才能最后判定。這個方法適用于所有外形的三極管,方便實用。根據表針的偏轉幅度,還可以估計出管子的放大能力,當然這是憑經驗的。第三種方法:先判定管子的NPN或PNP類型及其b極后,將表置于R 10k 檔,對NPN管,黑表筆接e極,紅表筆接c極時,表針可能會有一定偏轉,對PNP管,黑表筆接c極,紅表筆接e極時,表針可能會有一定的偏轉,反過來都不會有偏轉。由此也可以判定三極管的c、e極。不過對于高耐壓的管子,這個方法就不適用了。 對于常見的進口型號的大功率塑封管,其c極基本都是在中間(我還沒見過b在中間的)。中、小功率管有的b極可能在中間。比如常用的9014三極管及其系列的其它型號三極管、2SC1815、2N5401、2N5551等三極管,其b極有的在就中間。當然它們也有c極在中間的。所以在維修更換三極管時,尤其是這些小功率三極管,不可拿來就按原樣直接安上,一定要先測一下。 SK-ZJF-7型[1]自動化儀表現場萬用表仿真器是一種集數顯式直流電壓、毫伏、電流信號源和數字式萬用表功能于一體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和具有防跌落性能的手持式綜合數字校驗儀。儀表采用22mm字高的大液晶顯示器,讀數清晰,同時儀表還具有EL背光源,以便在光線暗的場所讀數。儀表為交直流電源,更加方便使用。 儀表信號輸出和毫安、毫伏測量功能主要是針對工業自動化現場儀表實施現場校驗、檢修的需要而設計。本儀表還具有萬用表的一般功能,是現場儀表工、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維護人員、儀表安裝工理想工具。它有區別于通用的電工萬用表和信號源,是儀表工的萬用表。 整機電路設計以大規模集成電路雙積分A/D轉換器為核心,具有信號輸出和測試功能,其技術性能符合電II型、電III型自動化儀表校驗標準,工作環境符合GB6587.1-86《電子測量儀器環境試驗總綱》中II組儀器的有關規定。 一功能及特點 *41/2LCD顯示,字高22mm。 *過量程顯示 1 ,最大顯示值19999。 *24V.DC(30mA.MAX)電源輸出,可作為兩線制儀表使用24V.DC工作電源。 *有0-10V、0-100mV、0-20mV、0-20mA和0-22mA直流信號源,在現場校驗時可仿真各種II、III型等儀表輸出信號。 *有0~20KHz頻率輸出。 *有200mV、2V、20V、200V、700V直流電壓信號測量檔。 *有20mA、100mA直流電流信號測量檔。 *有2V、20V、200V、700V交流電壓信號測量檔。 *有20mA、100mA交流電流測量檔。 *有200 、2K 、20K 、200K 、2M 、20M 電阻測量檔。 *有二極管壓降及線路通斷檔。 *有20KHz頻率測量檔。 *有EL背光源以便在光線暗淡的場所讀數。 *采用一組大容量充電的電池組,電池不足時 顯示在LCD左上方。 *按照國際安全標準設計了密封的表殼,取消了電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