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時效原理簡述 DZ點奪振動時效 振動時效是采用外力振動的方式,使工件內部產生一定周期性交變作用力,作用力和工件本身殘余應力疊加,超過工件本身的微觀屈服極限便導致工件發生微觀的塑彈粘性力學變化。從而引起殘余應力的降低和均化。使工件內部各方面作用的力基本趨于平衡。防止工件變形。提高工件疲勞極限。從而發揮工件本身的最大實用價值!最后通過比較時效前后及過程中工件的有效固有頻率及其加速度等參數的變化來判斷時效效果。小型件平臺振動(如圖) WWW.CADWATER.COM 大部分
機械產品均為幾公斤至幾百公斤的小型件,因重量、體積過小無法單獨振動,常采用平臺振動時效法,即將批量工件安裝至特制平臺上,對平臺進行振動使工件同時產生共振,達到與對單個大型工件振動同樣的效果。平臺的結構為長矩形(長寬比3 4),厚度50~80mm,激振器采用夾持或螺孔安裝,平臺主振型為彎曲振型,以四點支撐,工件呈縱向放置。對軸類、法蘭類零件及機加工后不便于熱處理的工件的處理效果較顯著。 上述只是簡要的介紹一般常規工件的支撐與激振器的裝卡位置,具體情況還需要反復試驗(利用手動工作模式)來找出合適的振動時效工藝參數。 分析:根據振動時效工件可能出現的振型,合理地支撐工件及裝卡激振器的位置。 梁型件(如圖1),支撐一般應用4點距一端2/9和7/9處。激振器一般裝卡在中間波峰附近,加速度計安裝在一端的波峰附近。主振頻率多以彎振型較多,其節線一般位于距支點(2/9)L處,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工件具體結構形式采取兩點、三點或四點支承方式,對于冶金設備的重型梁架構件,支點位置的設置可采用垂直平分線法,即以三個支點中心為頂點作三角形,三角形三條邊垂直平分線 與邊緣線的交點位置為激振器的固定區域。經實踐經驗表明,振動中阻力較小,易獲得振幅較大的共振及振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