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主要介紹 “畜禽養殖綜合監控系統”在畜禽養殖行業的推廣應用。本系統主要由上位機管理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數據采集系統、現場傳感器等部分組成。
可實現動物養殖場的綜合監控,包括室內外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光照強度、壓力等,并對溫度、濕度、有害氣體濃度、光照度進行自動或手動控制,為動物提供舒適的環境,提高養殖行業的經濟效益。本方案以養殖場的綜合監測、監控為例進行介紹。
我國南北方、東西方氣候存在明顯差異,造成溫度、濕度及光照度等參數差別較大,北方主要以防寒為主,長江以南則以防暑為主。
??二、以養殖場環境監控系統功能進行描述介紹
養殖場的形式依據飼養規模和飼養方式而定,養殖場的建造應遵循“便于飼養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于防疫”等原則。
通過綜合控制系統,實現對溫度、濕度、氣體濃度、光照度等自動/手動調節與控制,支持手動控制,為動物營造舒適、健康的成長環境,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一)養殖場內溫濕度調節,營造舒適的溫濕度環境。
通過室內、外的溫度對比,在炎熱夏季,當室內溫度高于室外溫度時,啟動風機進行空氣交換,對室內降溫;當室內濕度高于室外濕度且濕度較大時,
啟動風機通風排濕;在寒冬尤其是北方,需要對養殖場進行保溫處理,適當進行送暖(如太陽能、電熱爐、鍋爐供暖)等。
??1.溫度因素:
溫度是養殖場的成敗的關鍵因素。如果溫度過低,容易受涼而引起拉稀或產生呼吸道疾病等;
2.濕度因素
(1)空氣濕度的表示方法和養殖場水汽的來源空氣濕度簡稱“氣濕”,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說明空氣的潮濕程度。通常用相對濕度來表示,指空氣中當時的實際水汽量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量之百分比(%)。舍內水汽的主要來源是呼出的水汽,可占舍內水汽總量的75%,特別是舍溫較高時,通過呼吸排出的水汽量很多。其次是空氣中的水汽,這部分水汽量因所在地區及天氣狀況而不同,一般占養殖場內水汽的10%~15%。此外,尚有地面、墻壁、水槽及墊料的水分蒸發量,占舍內水汽的10%~15%。 水汽在舍內的上部和下部較多,如養殖場保溫隔熱性不佳,水汽遇冷,易在寒冷物體表面凝結為水滴落到地面。
(2)空氣濕度對動物的影響空氣濕度對動物的影響是與溫度相結合共同起作用的。在適溫時,氣濕對動物體體的熱調節機能沒有什么大的影響,因而對生產性能的影響不大。高溫時,動物體主要靠蒸發散熱,空氣的高濕度使動物體的蒸發散熱受阻,體熱易蓄積在體內,甚至使體溫升高,生產性能下降。
高溫低濕則有利于動物的蒸發散熱。因此,動物在低濕度的環境下能耐受更高的氣溫。低溫時,動物主要通過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潮濕空氣的熱容量和導熱性均較高,因而使動物散熱量增加。同時,潮濕的空氣導致動物濕度加大,保溫性下降,失熱量加大,使動物感到更為寒冷,使飼料消耗增加,生產力下降,甚至凍傷。動物一般能耐受低溫低濕環境,只是飼料消耗量增加。
(3)動物的適宜濕度 在適宜溫度時,相對濕度60%~65%最好,一般認為,40%~72%是動物的適宜濕度。動物的上限溫度隨濕度的升高而下降,氣溫28℃、相對濕度75%,溫度 31℃、相對濕度50%和溫度33℃、相對濕度30%條件下的生產性能相同。即相對濕度從75%下降到30%,相對于溫度下降 5℃。冬季相對濕度85%以上對動物有不良影響。在溫度29℃、相對濕度40%和80%,輕型動物日增重分別為14.9g和13.8g,重型動物日增重分別為30.6g和29.7g,飼料轉化率亦提高約 2.5%。高溫高濕能促進微生物孳生繁殖,導致疾病的發生和飼料霉變。但空氣也不宜過分干燥,特別是高溫時,干燥會影響黏膜和皮膚的防衛能力。相對濕度35%以下,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3.氨氣濃度對動物的影響
養殖場動物中氨氣對動物的影響。由于糞便中產生大量氨氣,當養殖場空氣中氨氣達20ppm(相當于15.2mg/m3),持續6周以上,就會引起動物肺充血、水腫、動物群食欲下降,易感染疾?。蝗邕_50ppm,數日后動物發生喉頭水腫、壞死性支氣管炎、肺出血,呼吸頻率降低,并出現死亡。
所以,養殖場空氣中氨濃度要求控制在20ppm以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室內空氣中低濃度氨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說明:以上所涉及環境具體參數僅供參考,參數根據動物種類不同和動物的數量不同而不同,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設定環境監測參數!
三、智能監控系統功能介紹